为实现更为可控的钙钛矿薄膜生长,我院青年教师刘桂林与北京大学周欢萍教授团队深度合作,研究成果以“Anion-π interactions suppress phase impurities in FAPbI3 solar cells”为题,于10月18日在线发表于顶级学术期刊《Nature》(IF: 69.5)。在该工作中,研究团队基于阳离子B位配位相互作用的传统思路,提出了全新的方法。基于阴离子-π相互作用,引入缺电子受体与钙钛矿中的阴离子X位结合,精准调控合成反应动力学,获得了更高质量的晶体,有效抑制了纳米与原子尺度缺陷。尤其是阴离子-π相互作用与配位相互作用分别针对两个独立的反应物位点,为钙钛矿薄膜的可控生长提供了全新的调控工具。
前不久,在9月21日,刘桂林老师合作的另一项相关工作(位次第三)以 “Improved fatigue behaviour of perovskitesolar cells with an interfacialstarch-polyiodide buffer layer”为题发表于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Photonics》(IF: 39.7)上。该工作钙钛矿材料本征性蜕化问题,在钙钛矿层的界面处引入多碘化物超分子(淀粉多碘化物)缓冲层。该缓冲层可在抑制钙钛矿中的离子迁移的同时促进卤素空位缺陷的自修复,从而在器件运行期间,持续发挥作用,大大提升了电池的长期稳定性。改性后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表现出更好的耐用性,特别是光/暗循环运行下的疲劳特性得到明显改善,器件在42个昼夜循环(12/12小时光/暗循环)老化后,保持了98%的初始功率。在上述的工作中,刘桂林老师所在的光伏团队,以载流子动力学研究为根基,对钙钛矿太阳电池内瞬态荧光与瞬态光电的各项过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
在学院的关心与支持下,刘桂林老师所在的光伏团队课题团队依托教研平台不断精炼自身,不断寻求合作突破,已在领域内的权威期刊《Science》《Nature》《Nature Photonics》《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Advanced Materials》等合作发表论文多篇,在钙钛矿光伏领域产生了显著影响。刘老师也坚持科研反哺教学,科教相长。团队不断打造教学特色,凝练学科优势,团队获批产教融合一流课程一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一项。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刘桂林老师教学排名位于处于学院前10%,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获“江南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始终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发展,鼓励青年老师积极开展合作,不断扩宽路径,积极为每一位青年教师打造合适的教学科研平台,促进青年教师转型发展,为学院发展夯实后备力量。近年来,在学校的统筹部署下,学院将国家级课题申报辅导作为有组织的科研管理工作重点,大力支持教师申报国家基金。从申请动员、选题论证、申报书撰写与完善、形式审查等各个环节给予关心与支持,2023年实现了“青转面”的全面突破,学院在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中共获得立项资助6项,其中面上项目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直接经费总额261万元,学院对青年教师的“青转面”工作成效显著。学院始终以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为中心,将继续围绕教学与科研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在学校奋进计划的引领下不断前进。
合作发表论文截图(一)
合作发表论文截图(二)